从家电外壳到金属制品的抽屉、衣架,再到不少做工精美的厨具、卫浴产品,其生产的源头离不开一块又一块的“小金属”,五金不锈钢产业的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精致的生活用品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数据显示,金属制品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1亿元,同比增加37.6%,其中以华睦五金、华津金属为代表的五金不锈钢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新会区司前镇作为广东省“三大不锈钢生产基地”之一,拥有400多家五金不锈钢企业,行业总产值近百亿元,集原材料加工供应、产品制造、配件生产、产品销售于一体,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近期,记者先后走访我市五金不锈钢产业相关企业和地区,了解该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在我市正式实施“链长制”的背景下,五金不锈钢产业的强链之路。
江门五金不锈钢产业,主要集中在新会区司前镇和以会城街道为核心向四周扩散的地区。今年1月,新会区五金不锈钢制品基地成功申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是我市仅有的4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基地之一。其背后所显现的,是该区域完整产业链和强劲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70年代新会五金不锈钢产业以生产小五金、铝制品等较低档的产品起步,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承接来料加工加快了产业发展。截至2020年,司前镇500多家企业中,五金不锈钢制品企业占比达到八成,该镇工业总产值106亿元,其中五金不锈钢行业产值92亿元;该镇年产值过亿元的五金不锈钢重点企业达16家,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澳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司前镇溢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片光滑的金属原材料在自动化设备的加工打磨下,再经过数道工序,摇身一变成为一排排精致的金属日用品。“今年上半年,我们产值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70%,预计今年能够同比增长50%左右。”该公司董事长黄灿联介绍,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当地完整的产业链。
据悉,司前镇五金不锈钢产业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模具制造,到下游的产品配套、物流配送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此外,日盈不锈钢、联成金属材料等上游企业,更是能满足江门本地的不锈钢生产需求。
产品以外销为主,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是新会五金不锈钢产业的重要特点,也是新会区五金不锈钢制品基地成功申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金属制品业出口势头强劲,同比增长69.3%,对全市规上工业出口增长贡献率达30.3%,其中作为金属制品业的“重要一环”,五金不锈钢产业功不可没。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产业链完整、具有一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五金不锈钢产业,正在加速崛起。
今年上半年,海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无疑成了金属制品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当地八成企业是以出口为主,受疫情和国际复杂严峻形势的双重影响,企业的负担很重。”新会区不锈钢协会会长李健准介绍,在此背景下,企业也开始通过丰富产品种类、提升制造工艺等方式,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
“近几年企业在研发、自动化技改的投入都保持在500万元左右,今年增加了两台自动化设备,生产效率和工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我们的产品也从垃圾桶,扩展到了镜子、储物罐等,增强了抗风险能力。”黄灿联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收入全部来自出口,未来将根据国内消费市场需求,通过自动化带来的技术提升以及多样化的产品,开拓国内市场。江门移动总经理梁超表示:“作为五金不锈钢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项目的牵头单位,江门移动通过深入企业调研,组织拟定了‘5G+工业互联网产业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