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被称为“世界工厂”,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疫情起伏反复给当地外贸企业普遍造成冲击。除此之外,国际形势变化、海运物流不畅等不断出现的“变量”也摆在外贸人的面前。证券时报记者探访当地企业生存状态,近距离感受东莞外贸“晴雨表”变化。
疫情是外贸行业这几年挥之不去的话题,而且旧问题还没解决,新的“变量”又相继入场。在疫情散发之下,东莞外贸企业的生产和物流成本高企更是避不开的焦点。
老黄是东莞沙田镇某针织工厂的负责人,公司在深圳也有办公地点。老黄旗下工厂主要生产罗纹面料,给一些品牌服装外贸代理商供货,终端产品主要出口至国外。他向记者表示,这两年企业经营受到疫情的冲击较为明显。
“疫情冲击下,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有时候会被打乱,所需原材料运输不如以往顺畅。此外,员工、客户所在区域一旦采取防疫措施,也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不确定性。不仅如此,全球疫情反复,再加上俄乌局势紧张,原油价格和化工产品价格上涨, 都加大了相关企业成本压力。”老黄称,他们工厂生产的主要产品为罗纹布,产品主要原料是棉花和化纤(涤纶)等,棉花价格自疫情以来连续上涨,而近期化纤(涤纶)受到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价格也上涨不少,公司生产成本增加不少。
最近,一则关于东莞虎门南栅国际文具制造有限公司结业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其实,一些东莞外贸工厂关门结业的消息时不时传来。让老黄感到欣慰的是,由于自己的工厂身处工业区,员工大多吃住在工业区,不需要远距离通勤,使得员工到岗率一直较高,产线运转方面较有保障。最近,除了资金压力增大,没有以前“赚钱”外,公司和旗下工厂总体仍保持正常运转。“我们会坚持下去,渡过难关。”
坚持,就是像老黄这样的“老外贸人”的写照。面对海陆空的运费飙升,许多东莞中小外贸企业也颇为无奈,也尽可能地去探索多种解决方案。
“身边的中小外贸企业与物流公司供需信息不对称,运价成本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深圳停摆的那一周,其实对于我们出口的影响不大,码头操作基本上正常,还有一部分可以走广州的船运,影响较大的是东莞采取封控措施的时候,我们的货出不去。”东莞某家具外贸工厂的物流负责人告诉记者,“举个例子来说,码头的操作费用、文件费、放单费是常年不变的费用,而由于船期不稳定造成的出口杂费直线上升,比如仓租、柜租、压车、压柜费用,封停久了也是很大一笔成本。”
有货代公司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因为疫情遇到延期发柜的现象非常普遍。“今天装好一个柜子,码头上面的船期变了,这个装好的柜子就会因为不在码头接收时间内而不能进码头,需要找个堆场先把柜子存起来,等时间到了再进去,这样一来就会产生2000元以上的额外费用。而且这只是底数,费用是按天递增的。如果是货值比较低,这2000元可能就是这个货柜里货物的利润,甚至还得贴钱进去。”
上述情况是大部分东莞外贸企业都会遇到的情况,位于长安镇的一家精密器械模具公司总经理夏先生表示,疫情对业务的影响断断续续已经持续3年时间,前一段时间的疫情封控措施主要导致一些订单延期,部分客户会产生相关交货延期的违约成本,但总体来说,就模具类公司而言的最大影响就是海外订单的下滑和国际运输成本增加。
“公司产品主要是出口欧美,由于运输物流成本的不断上升,尤其是对于重量比较大的货品,比如汽车模具这类一套下来有几吨到几十吨,除了生产成本加上运费基本和客户在国内生产价格差不多,或者找附近的国家去生产,所以慢慢就不会给我们做了。”夏先生略微无奈,“这类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