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6

  潭江两岸,“金”光熠熠。北岸,新会司前、鹤山址山、开平水口三镇沿江而布;南岸,台山大江,对江而望。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这个区域已成长为聚点成链的金属制品产业带,是全国闻名的水暖卫浴生产基地、广东省三大不锈钢生产基地之一,行业地位举足轻重。今年上半年,以此为代表的金属制品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1亿元,同比增长37.6%。

  “小金属”锻就“大产业”。近日出台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把江门作为现代轻工纺织产业的“核心城市”,提出依托五金不锈钢制品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建筑和安全用金属制品、日用不锈钢制品、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产品等领域。作为江门传统特色优势产业,金属制品产业迎着新的风口,将乘风而起,驶向技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的“新蓝海”。

  金属制品产业是广东省较为传统的产业之一,经过改革开放后数十年的发展,拥有较深厚的产业基础。老牌工业城市江门的金属制品产业,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翻开地图,潭江在新会、开平、鹤山的交界处,走出了一个“双驼峰”曲折路线,水路在此顿挫,涵养了土地,催生了贸易。也就是在这个区域,上世纪70年代,新会五金不锈钢产业以生产小五金、铝制品等较低档的产品起步,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承接来料加工加快了产业发展;几乎在同一时间,距离新会五金不锈钢产业最为集聚的司前镇10多公里外的开平市水口镇,同样属于金属制品行业的五金卫浴产业开始起步;鹤山市址山镇近朱者赤,也逐渐走上了五金卫浴产业掘金之路。

  随着城市的发展,江门工业结构逐渐有所变化,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以金属制品业为代表的现代轻工纺织业快速崛起,产值规模跻身行业前列。1996年,当今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制造集团——中集集团决定在江门布局,其下属子公司新会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落户新会大鳌镇,对江门交通运输、渔业、医疗、污水处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江门金属制品产业发展的历程,是广东金属制品产业迅速崛起的一处生动注脚。如今,广东省已形成完整的金属制品产业链,拥有规模以上金属制品工业企业5000家左右,2020年全省金属制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为6914亿元,形成了以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阳江、潮州、云浮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

  “今年上半年,我们产值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70%,预计今年能够同比增长50%左右。”作为近年来司前镇五金不锈钢产业快速发展的代表,溢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灿联坦言,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当地完整的产业链。据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江门金属制品产业链涉及企业460多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2.25亿元,已形成以五金不锈钢、五金卫浴、集装箱为主导,金属包装容器、金属工具、建筑用金属配件等为辅的金属制品产业集群。

  如今,开平市水口镇五金卫浴产业年产值超130亿元,鹤山市址山镇五金卫浴产业年产值在80亿元左右,占鹤山市该行业产值的80%以上。另一边,新会形成了以司前镇和会城街道为核心,向四周扩散的金属制品产业圈,五金不锈钢产业产值达到近200亿元。另外,江门拥有新会中集集装箱、中集特种运输、现代集装箱、中辉绿建等企业,去年集装箱制造产值已达到36.26亿元。

  近年来,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江门,提出打造一批超1000亿元、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而这当中,金属制品产业便是目标“超1000亿元”的集群之一。随着今年5月江门“链长制”的实施,以及《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出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