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销售水太深市民感叹不带行家不敢买

  据《新闻晚报》报道,花高价买电脑、游戏机却买到“组装机”;买MP3不要发票就能再便宜几十元;因发票上笼统地写着“电脑”未写具体型号而难以维权……这些情况,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由于电子产品销售、维修过程中,商家和消费者之间高度的信息不对称,致使电子产品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领域。电子产品销售、维修过程中究竟有哪些陷阱?消费者又该如何规避?本报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请专家为消费者支招。

  日前,家住黄浦区的王阿姨打算给女儿买一个内存为2G的苹果ipodshuffle4。女儿先在网上查好该MP3的价格后,她们去淮海中路上的赛博数码广场。然而,她们发现同一款产品的价格有好几种,柜台和柜台间的差异也比较大,400元左右的产品,最低和最高报价之间相差几十元。

  “幸好我事先查好价格才来购买的,不然看到这么多不同的报价,都不知道怎么买了。”最终,王阿姨和一家商铺的销售员讨价还价,该销售员同意以380元的价格将该款MP3卖给王阿姨。但等MP3包装好以后,销售员却拒绝为王阿姨开发票。

  王阿姨非常不满。销售员却表示,如果王阿姨执意要开发票,那售价绝不止380元。“至于原因,他一直含糊其辞,最后还表示‘不卖了’”。之后,王阿姨找到了赛博数码广场的商场办公室,由商场工作人员出面协调,最终买到了这款MP3,也拿到了发票。

  无独有偶,市民林小姐向本报反映,她发现开发票与商品价格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今年1月,林小姐和男友吴先生在百脑汇徐家汇店选购一款移动硬盘。在二楼一个柜台前,她询问某品牌1T容量的移动硬盘价位。“当时销售员报了个价,比网上报价高不少。我男友将网上报价告诉了店员,对方便又报了一个略低的价格,问我们是否要货,林小姐回忆说。

  接着,吴先生开口道:“如果发票不要呢?什么价钱?”林小姐告诉记者,当时,店员说可以把“零头”拉掉,也就是可以再便宜50元左右。成交后,店员开了收据,说可以代替发票,凭收据就可以来办修理事宜。

  上海市沪北律师事务所孙伏新律师表示,允诺让利,但不开发票现在几乎成了数码商场的潜规则。事实上,在这两个案例中,商家的做法都是违法的,不开发票的主要原因是想要逃避法定纳税的义务,降低经营成本。此外,相关部门会定期对数码产品的质量和销售进行抽查,如果被查出没有开发票,商家会受到惩罚。为了逃避此类惩罚,商家可能会卖给消费者一些水货产品,质量堪忧。

  发票不仅是消费者保修的凭证,也是消费者维权投诉时候非常重要的证物。为了让利而牺牲发票的行为无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可取。因此,只有对商家不开票的潜规则说“不”,消费者才能保护自身权益。

  小徐是一名大二学生。去年暑假,他打算买一台PSP。PSP是索尼公司出品的一款游戏机,有一代、二代和三代的差别,而各款PSP又有破解与非破解之区分。在网上查好相关资料后,小徐决定购买一款破解版的PSP二代。但前往数码广场后却发现,各柜台出售的PSP售价天差地别。

  “一名PSP专柜销售告诉我,价格差异原因主要是‘原装机’和‘改装机’的差别。‘改装机’就是二手机,是商家回收PSP后,对里面损坏的零件进行拆卸维修后再出售的机器。因为不是原配的零件,所以‘改装机’容易出问题。”小徐告诉记者。在PSP三代出品后,索尼公司停止了一代、二代的生产,因此小徐想要购买的二代原装机已经是“奇货可居”,价格比改装机高出了1000元。

  小徐说:“我同学买过‘改装机’,经常出问题。但问题是,每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