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蓝子”满满当当!保供北京是认真的

  小小“菜篮子”,事关“大民生”。在北京市举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多次表示,北京市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交易平稳。

  自4月22日以来北京本轮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居家办公、核酸检测常态化、封管控区的增减变化……疫情不断考验着北京商业和物资供应能力。

  针对近几次市民存在短时间大量采购需求,北京市主要批发市场通过多种措施组织货源,有效保障货源供给。

  水产品物资供应也是保供重要一环。作为全市主要的海鲜批发市场——京深海鲜市场虽然从5月17日官宣开始“暂时休市”,但其上线的京深海鲜商城,成为市民线上购买产品的便捷渠道。另外,一些大型连锁企业都有稳定的生鲜供应渠道,可通过产地直供的方式保证供应,新发地、四道口、大洋路等为许多小型连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采购渠道。

  保供稳价是使命,疫情防控是关键。北京市商务局明确,对批发市场的工作人员、经营商户每24小时进行1次核酸检测,进入市场内采购的人员须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批发市场的外埠货运司机除持核酸阴性证明外,还要做一次抗原检测;针对重点保供企业的从业人员,实行“白名单”管理机制,落实“四方责任”,实行闭环管理,确保防疫和供应安全。

  锦绣大地批发市场作为京西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疫情防控措施全面加强。楼宇里的经营业务全部暂停,仅保留露天广场的夜间批发业务,主要为周边生鲜店、机关单位食堂等供应蔬菜水果。人员进入市场均要佩戴N95口罩,出示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人员在出入口闸机前“刷脸”或刷身份证可在1秒内完成测温、健康宝查验、核酸结果查验等;在车辆入口处,进行人工测温、查验健康宝、核酸;进京货车司乘人员需完成抗原检测才能下车,市场所有经营商户需要每天检测抗原,并按时上报自测结果。

  北京这一轮疫情,病例报告涉及15个区和经开区。为保障市民采购需求,各区齐发力,抗疫情、稳民生,统筹调配零售端资源,指导重点连锁超市和生鲜电商企业提高蔬菜自采量,增加货源供给,将备货量提高到平时的3-5倍,保证不断档、不断货,保障末端供应稳定。

  市场供给有了“底气”,价格就成了保供的稳定器。永辉超市作为丰台区保供单位,价格均按照政府制定的价格及低于制定价格进行售卖,无涨价现象;家乐福超市米面粮油、蔬菜水果、肉禽蛋、防疫物资等方面备货量是日常的2至3倍;联生超市生活必需品备货增加平常的30%。朝阳区内各商超同样物品丰富、价格亲民,很多超市还推出特价菜让利于民。作为朝阳区区属国有企业,京客隆超市在确保门店库存充足的同时,启动两家配送中心24小时应急配送机制,增加店铺补货频次。此外,加强价格管控,所有店铺严格执行总部统一定价,严禁私自调价涨价。

  及时补货是体现供应能力的重要一环。海淀区依托生活必需品“点对点”监测补货保障机制,发挥末端监测作用,了解售卖情况、库存量、供货能力等情况,发现补货慢、短时断货等情况,及时提示企业。同时,各街镇通过“大店带小店”补货机制、市级点对点食材供应配送企业等多种方式协调非连锁小店进行资源对接,丰富物资供应渠道。西城区依据监测掌握供货、售卖、库存、价格等情况,启用临时蔬菜储备库对个别超市、百姓生活服务中心补货。此外,老字号加码备货生产与配送服务,增加外带外送品类,加大供应不涨价,通过线上社群发布菜单对接满足居民日常饮食需求。

  在石景山区,“34+6+5”重点保供网点台账则有效保障商超及时补货。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