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重庆市大足区迎来“头彩”,延续2021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数量、工业经济运行综合指数均居重庆第一的强劲发展势头,在生产总值增速中拔得重庆市头筹,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8亿元,增长6.7%。
在这之中,工业发挥着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近年来,大足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一区两群”发展机遇,聚焦“特色化、集群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持续推动五金、汽摩、智能、静脉、锶盐、文创以及大健康、现代商贸物流等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6+2”特色优势产业格局,积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布局高附加值、高技术、低污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产业配套,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提升地区产业发展质量,加快建强“世界锶都”、中国西部五金之都、中国西部最大的高质量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全市重要的汽摩生产基地、智能产业基地、文创产业基地,力争建成全国知名的特色产业高地,为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提供强大支撑。其间,五金、静脉作为特色产业代表提速发展,使得大足工业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2021年,大足特色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达到764.1亿元、增长23.2%,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2%。
作为中国西部的五金之都,大足五金不仅拥有千年历史,以刀、剪、锁为代表的多个花色产品更是出口至欧盟、俄罗斯、东南亚等7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收获高人气。
大足五金出海后又紧乘数智赋能浪潮,开启“上云”模式,让五金产业数字化实力在全国“一马当先”,助力重庆加快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高地。
为推动产品数字化,全国首个基于五金制品行业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在大足建成投用,激光标刻的“标识码”为每一件五金产品赋予了集原辅材料、工艺流程、生产批次、防伪标签、网络店铺等信息于一体的“数字身份”,有效地实现了上下游企业标准化对接、产品质量全生命周期溯源、消费用户与生产工厂直联。
为推动管理数字化,大足区建设了五金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入选国家工信部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优秀案例。平台以云制造、云财务、云智采、云智销、云仓储等云端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截至今年4月,五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已接入企业98家,标识注册数达6.1亿个,标识解析量达6.2亿次,为企业节约成本2000万元以上,成为重庆10个行业重要节点之一。大足五金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已有472家企业完成注册,其中,120家使用了云码等应用系统,预计今年平台上线家。平台自建成以来,还吸引了山东临沂公安系统、中国移动等相关部门和企业多次前来交流学习。
聚焦五金产业,大足区使出的“看家本领”层出不穷。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大足区出台了《五金产业10条》等系列政策专项支持;梳理绘制产业链图谱以招大引强,落地重庆北科等50个项目;创新扩展融资途径,为五金产业设立信贷专项资金;搭建专业平台助力销售,推进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申报和电子商务惠民惠企走进大足……
为增强工业设计能力,大足区成立了重庆市首个区县级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推动首批22家区级工业设计中心标准化建设;连续举办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大足锻打刀具创意设计专业赛”,纵深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多次针对五金产业“卡脖子”技术需求开展调研,加快攻克共性难题……
外修平台环境,内耕研发设计,双管齐下让大足五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