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惠州3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昨日上午,惠州新闻发布厅举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传红主持并发布2021年惠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黄国超发布《惠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雷战雄发布2021年惠州市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并答记者问。

  据悉,惠州新闻发布厅由惠州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牵头组织建设,采用线上多媒体展示与线下现场发布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主要依托全市党政新闻发言人团队、专家团队、媒体专业工作团队合作完成。

  李传红说,2021年我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他从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等四个方面介绍我市的生态环境状况。

  市区空气质量,2021年,市区(惠城区、惠阳区和大亚湾区)空气质量良好,6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达国家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综合指数为2.83,空气质量指数(AQI)范围为20~161,达标天数比例(AQI达标率)为94.5%,其中,优180天,良165天,轻度污染19天,中度污染1天,超标污染物为臭氧。

  县(区)方面,2021年,2021年,各县(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达国家一级标准,臭氧(O3)达国家二级标准;龙门县、大亚湾区和惠东县可吸入颗粒物(PM10)达国家一级标准,其余县(区)达国家二级标准;龙门县细颗粒物(PM2.5)达国家一级标准,其余县(区)达国家二级标准。

  城市降水方面,与2020年相比,年降水PH均值上升0.17个PH单位,酸雨频率下降7.2个百分点,降水质量状况有所改善。降尘方面,2021年,惠城区降尘浓度为2.6吨/平方公里·月,达到广东省推荐标准要求。

  水环境质量方面,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东江干流(惠州段)、西枝江、增江干流(龙门段)、沙河、公庄河等5条河流水质保持优,主要湖库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与2020年相比,淡水河水质有所好转,其余河流水质保持稳定。2021年,“十四五”3个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类别在Ⅲ~IV类之间。

  声环境质量方面,2021年,惠州市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5分贝,质量等级为较好;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7.2分贝,质量等级为好;市区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夜间达标率均为100%。

  发布会上,黄国超发布《惠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立足惠州生态环境保护实际诉求,抓住“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成果和短板弱项。”黄国超说,《规划》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按照“1+3+5”的总体思路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重点方向和重点任务。紧扣“1条主线”,即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强调“3个定位”,即打造一流的环境质量标杆、塑造一流的生态品质样板、构建一流的环境治理体系,为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建设注入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