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茬菜已经种下去了,当天采摘的蔬菜可以通过快递直发市区,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地产新鲜菜。”金山廊下的上海德昕果蔬农庄负责人徐莉萍说。这些天,她总是通过微信朋友圈“王婆卖瓜”:基地的大白菜、牛心菜通过直送,已经卖完了;广东菜心、青菜、胡萝卜、芥兰、菠菜又源源不断采摘上来。
据市农业农村委介绍,2月以来,上海已累计播种绿叶菜面积3万亩;协调供应1.5万公斤优质青菜种子,满足抢种需求。当前,全市40万亩在田蔬菜长势普遍良好,单位面积产量同比提高10%以上;通过商超及生鲜电商对接、生产基地直送社区,地产蔬菜销售量直线吨。
在奉贤区庄行镇的上海存合农业资源经营专业合作社里,一片绿油油。合作社目前在田蔬菜面积161.9亩,可采收面积130亩,主栽品种为青菜。合作社负责人说,社里大部分是本地菜农,过年到现在都没有休息,一直在田里干活。从1月29日至2月12日,合作社共上市蔬菜80吨,新近种下的一茬青菜差不多一个月后就能采收。
同在奉贤的市农科院庄行试验站里,稻板田基地也开足马力种植蔬菜。这一头,工人们在田间人工撒种,名为“艳春”的青菜品种预计4月中旬可以采收;那一头,装在育苗穴盘里的小棵菜被定植到稻板田,生长一个月左右就能上市。除了露地蔬菜外,试验站还拥有设施蔬菜区300亩。上海市绿叶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朱为民介绍说:“机械化采收的效率大概是人工的30倍,大棚蔬菜的生长周期可比露地缩短2周。”
市农村农业委介绍说,为保障市郊基地蔬菜生产,上海已安排15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绿叶菜产能提升。同时,协调相关保险公司简化了投保理赔程序,消除菜农的后顾之忧,保障基本收益;协调相关银行安排10亿元信用贷款,对100多家资金周转困难的规模生产经营主体予以信贷支持。
自2月2日起,上海已实施蔬菜生产供应情况日报制度,每天对本市蔬菜收、种面积、上市量、价格等数据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及时掌握生产一线的产销信息,合理布局安排生产。眼下,上海蔬菜生产和市场供给总体稳定。
采收、包装,对每一辆运输车辆进行消毒……这一景象,几乎成为崇明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标配”。原来,为满足市区居民“宅”在家里就能买到地产蔬菜的需求,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号召相关农业合作社、企业开通了蔬果大米直送服务,辐射带动周边生产农户,合理搭配粮食、蔬果、肉禽等,推出单次配送或季度配送的“家庭套餐”。套餐的订购信息通过社交平台、网站、APP等发布后,市民可直接电话或网络下单,由快递公司将“家庭套餐”从生产基地直送到家。
在永辉超市上海三林印象城店里,货架上各类蔬菜生鲜琳琅满目,后台接到的网上订单提醒也响个不停。店长高卫锋说,疫情发生到现在,门店在京东到家的线倍,蔬菜几乎是每单必有商品。
高卫锋说,面对线上买菜需求,门店的蔬菜采销流程发生了变化:以前,找供应商、批发商采购;现在,深入基地,田间直采。而且门店的订货环节也由电商小店长负责,根据当天销售额、京东到家的大数据等预估第二天进货量,保证线上线下同步供应充足。眼下,门店蔬菜生鲜订货量是以往的4倍。
市农业农村委表示,丰富销售渠道能让地产蔬菜更高效地送到千家万户。一方面,推动有蔬菜包装配送能力的蔬菜合作社与盒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家乐福、联华、乐购、永辉等线上菜场和大型商超对接,确保现有电商网上配货能力和大型商超的蔬菜供应。近期,上海静捷、崇明日鑫、奉贤扬升等蔬菜合作社的配送量大幅增加,几乎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