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6日静海县五金制品基地被商务部批准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该基地2010年纳入天津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布局,是工业发展的主要功能区之一,已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基地位于天津市西南部,置身当今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第三增长极环渤海经济圈,区位优势明显,北靠京津、南连冀鲁,距北京150公里,天津市区30公里,滨海新区40公里,天津港60公里,京沪高速、唐津高速、津沧高速、京汕高速,京沪高铁穿境而过,让静海五金制品出口示范基地巧然驶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快车道。静海县五金制品出口基地分布在13个乡镇,110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原材料供给、科技研发、生产加工、物流仓储、境外贸易等五大功能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壮大,已形成车用五金零部件、线材、喉箍、法兰盘、铁钉五大支柱产业,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龙头企业百余家。凯诺实业是中国最大生产喉箍的民营企业,华源集团公司是世界金属线材制品行业的领先者,天海同步器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专业化生产同步器的民营企业。基地内五大类产品普遍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韩国KS、日本JIS以及欧洲CE认证。天海同步器有限公司的天鸿牌、华源集团公司的立福牌、友诚镀锌钢管有限公司的友发牌、友惠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的天讯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凯诺实业有限公司的TJBC、大强钢铁有限公司的大强牌、惠利通钢管有限公司的惠利通牌、神州通钢管有限公司的津海牌获得天津市著名商标。基地还建有国家级实验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3个,龙头企业在30多个国家或地区设立境外分公司及代理机构,营销网络覆盖达60多个国家,产品在40多个国家取得身份认证,注册品种达100余个。
2012年静海全县进出口总额27.5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0.2亿美元,同比增长7.5%。五金制品占出口总额的73%。基地总产值1400亿元,从业人员5万多人,出口企业1000余家,其中直接出口企业313家。在龙头企业的拉动下,基地企业对全县外贸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贸公共服务平台为基地企业的转型升级发挥着指导、服务与保驾护航的作用。目前,基地已建成公共技术研发平台2个、公共试验检测平台2个、公共信息平台1个,平台建设累计投入3534.8元。截止到2012年,平台累计为基地内企业完成100余项产品的工艺改进和升级、申报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国家专利48项;为500余家基地内企业提供各项服务达3000多次;开展检验5670多批次,为500余家企业提供检验和技术服务。为全县五金制品行业快速、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