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所有电子烟行业从业者来说,此刻的心情就像这个天气一样,深冬未至而寒意已浓。
而让李默们所不知道的是,远在2200多公里之外深圳沙井区,这个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电子烟生产制造集散中枢,对这个“冬天”的到来则感受更为直接和深刻。
深圳,在一家名叫康尔工厂门口,陆陆续续出来了四五个年轻人,当听到要去能否去康尔面试之后,一位叫陈林的年轻人说:“这家工厂已经不招人了,今天已经走了20多个了,这还光是我们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的。”
康尔是深圳塘尾地区曾经比较有名的电子烟工厂,在鼎盛时期,康尔不仅做电子烟的代工,还拥有自己的独立品牌。经历了电子烟的红利时期后,如今的康尔虽然走向没落,但在电子烟禁令出台前,他们的日子似乎还过得下去。
11月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通告明确规定,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且明确要求电子烟相关企业关闭互联网销售渠道,电商平台上的电子烟商铺和产品下架。
《通告》出台之后,对于电子烟代工厂的影响是巨大的。康尔附近的便利店老板表示:“禁烟政策出来后,康尔的订单量都减少了一大半,裁员了一半人。”康尔的现状只是深圳沙井区电子烟代工厂的一个缩影,这里十几平方公里的街区有600家电子烟生产商,生产全球90%电子烟,此刻大多数工厂要面对着转型、倒闭的窘境。
刚到达沙井,不少摩的司机热情地凑过来,一提起电子烟工厂,“这附近电子烟工厂有很多,你要去哪一家?”摩的司机张师傅问。在张师傅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深圳塘尾的沙福路,走在路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路旁的小河已经浑浊,河里除了垃圾就是工厂排放的污染物。一眼望去,路的两边隐藏着大大小小的工厂,隐隐约约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在这些工厂之中,不乏电子烟代工厂。
“感觉这个行业要凉了,我现在的产品做出来了也不知道后面怎么办?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电子烟从业者王非无奈的说。今年年初,从业了七八年的王非,在看到电子烟的红利后,离开了原来的公司,和朋友合伙做了一个电子烟品牌。在准备了大半年,产品终于进入了生产环节,可还没等产品出来,电子烟禁令便来了,对于她来说,接下来要怎么办,还未可知,只能等产品先做出来。
“给我做产品的代工厂虽然不大,但工人都走了许多,很影响工期。”王非说。对于这些电子烟代工厂来说,头部的面临着只是订单减少而已,对于更多的小型代工厂来说,可能要面临着倒闭、转型。
康尔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据王非回忆,康尔之前一直在做电子烟,主要发展海外市场,2014年的时候,康尔还做了自己的电子烟品牌,可好景不长,之后诸多原因,整个工厂开始下滑,现在只能做电子烟的代工。如今在电子烟禁令下,这家老牌电子烟工厂前景堪忧。门口的保安表示,这个月已经没有订单了,下个月有可能会有。
来自广西的张阳正是这批从康尔离职的员工,因为电子烟工厂相比于其它工厂比较轻松,今年9月份他来到康尔,刚开始订单很多,后来他发现订单慢慢变少,直至11月份之后,工厂已经有很多人开始走了。直到工厂没订单了,他选择回老家。失业的同时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在这找到了女朋友,准备回老家结婚,这对于已经28岁的他来说,在老家已经是大龄了。
寒潮来了,并不是谁都能阻挡的。据央视财经报道,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电子烟从业人数超过200万人,年销售总额超337亿元,出口总额接近3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