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德宝成亚飞:做工业软件要眼里有光脚底沾泥

  在这一期,我们将看到许多专注实体产业数字化的实践者,他们了解且相信数字化的作用,又兼具实体产业经验,充满敬畏,对两者的融合满怀期待,且愿躬身下地,付诸行动。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将带着读者一起走进工业制造、建筑、农业等领域,看产业互联网的实干家们,如何用数字化方式改进生产,改善服务,探寻行业价值,重塑产业生态。

  模具是现代制造业中常见的工器具,许多产品的创新依赖模具的精进,因此,一些行业人士把模具称为“工业之母”,但一个现实的情况是:大众对它可真是不熟,尽管它的市场规模超过了3000亿元(2020年国家统计局数据)。

  如同所耕耘的行业一样,成亚飞和他创立的模具行业工业互联网公司模德宝也几乎不为大众所知。搜索公开信息,这家公司只因在2021年获得融资后,才被极少数媒体关注,为数不多的几篇报道也只是就这一事实进行说明,并未披露该公司的详细信息。

  5月底,模德宝创始人兼CEO成亚飞接受了“腾讯产业互联网”的访谈。成亚飞早年在富士康负责3C板块的模具开发,参与并领导了模具厂的大型软件系统开发。2009年,成亚飞离开富士康,与朋友在华东开模具厂,借助在富士康积累的经验,小有所成,“青春年少,想得很多”的他相信自己能够把这些经验复制到其它模具厂,帮助后者进行转型。据成亚飞介绍,模具行业是一个传统且离散的行业,在3000亿元的中国模具市场,“夫妻老婆兄弟店”占据了半壁江山,同质化竞争严重,同时因对老师傅过于依赖,工厂的自动化、IT化、数字化和系统化一直无法有效开展。

  2012年,成亚飞成立模德宝,创立模云,专注模具工厂的工业过程控制软件开发,“要帮助模具中小企业提高在产业链中的价值”。

  一去10年,成亚飞完成了他当时给自己设下的目标了吗?中途是否有所动摇?如今数字化正在各个领域展开,模具行业又有何新的变化?什么才是制造业进行数字专项的关键影响因素……

  中国的模具企业在全球来讲还是具备了相当强的竞争力,但是我们在特别高端的,高精尖的,比如说高速率、高精密类型模具的设计、制造的技术上还有进步空间,这块目前主要还是以德国、日本为主。我觉得中国模具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改变这种大而不强的局面。

  像是汽车类或者是3C电子、家电类的模具我们还是领先的,但是用于医疗的,涉及一些特殊功能的,或者材料应用比较特殊的,对冲压的效率、速度和精度非常高的,我们还是有点差距的。

  因为我们在这些方面的核心技术和核心材料还需要持续累积。一句话来说就是,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会日益加强。

  最简单的评价指标,就是交期、品质、成本、服务,我觉得这不仅是衡量模具工厂,也是衡量制造业企业通用标准。因为模具是生产产品的基础,产品要快点上市,模具就要先做出来,开模的效率得高,品质要好,本来设计的是一个非常精美的产品,结果做出来的模具跟设计不一样,后续生产也会受影响。市面上因为模具做坏了,导致产品创新的失败的事情比比皆是。

  其实现在的模具交期和品质相对于十年前来说,我觉得可能没有太大的提升,因为新技术主要是3D打印,其他还是传统的工艺,而且很多传统工艺都是依靠技能型的老师傅。如果我们今天要缩短交期,就得要求工厂能24小时自动化运作,但人是会疲劳的。所以我觉得以模具为代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