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反复、美联储加息、国际局势变化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今年4月以来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放缓,失业率上升,国民经济短期内面临着下行压力。“稳经济大盘”成为当前中央和各地经济工作的关键目标。
目前推出的财政政策涵盖税收、专项债券、政府采购、支出政策、民生社保等方面。其中,税收政策的主要出发点是给市场经济主体全面“减压”,最大程度降低市场经济主体财税负担与经营成本,激活企业的经营意愿,以此达到保就业、保民生和经济合理增速的效果。
与促进规模企业的复工复产和加大投资、基建拉动经济增速这一任务相比,为中小微企业减压纾困,保证就业的任务更为艰巨。2021年,我国市场主体达到1.5亿户,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他们贡献了80%的城镇劳动就业和50%以上的税收收入。毫不夸张地讲,中小微企业能否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已经成为“稳经济大盘”任务能否实现的关键。
综合各级相关政策可以看出,激活小微企业的市场活力,要从“减免税费、促进生产、金融普惠”等政策协同入手。
首先,各地可以采用多种政策措施,全面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税负和经营成本。除了当下“6方面33项”一揽子措施重点强调的对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政策之外,财政部、国税总局近期已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多个重要税种的多种减税、免税、退税政策。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
免征增值税:自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针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自2020年3月以来,为降低小微企业税负,财政部、国税总局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此政策进一步减免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
所得税优惠: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1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率由5%降至2.5%。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实际税负率由此前的10%降至5%。对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减征“六税两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以及宏观调控需要确定,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在50%的税额幅度内减征“六税两费”(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该政策的执行期限为3年(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适用范围广,期限长,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尽快顶格落实这一政策。具体减征幅度可根据经济恢复情况灵活调整。
此外,各地应根据相关政策和自身条件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如阶段性缓缴“五险一金”、针对性的减免房屋租金、水电费,发放援企稳岗补贴等。
其次,在全面降低中小微企业税负和经营成本的基础上,各地应采用多种措施帮助中小微企业恢复经营。只有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各类政策措施才能发挥效果,稳经济、保就业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各地在推进“复工复产”,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应该积极解决短期市场需求萎缩,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底子薄、开工不足、恢复速度慢等问题。对此,各地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帮助合格的生产型中小微企业获得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