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活,则社会经济活;中小企业兴,则社会经济兴。广大中小微企业是保障社会就业的主力军,是促进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是解决供应链、产业链“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
“买家具,到香河!”——在中国北方尤其是京津冀地区,购买家具,香河家具城是很多顾客的首选。
5月中旬,距离香河域内解封已有一段时间,但人们预想中的报复式消费并没有出现,县城最繁华的街道“家具大道”一眼望去冷冷清清,很多商家甚至都没有开门营业。
“现在香河解封了,但周边没解封,外地人没法进来,即便是线上销售,物流也受限。”张光(化名)在香河卖家具近十年,最近正在考虑关闭门店,他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搭租金,再加上货销售不出去,生产出来又压成本,现在香河很多人都选择不干了。”
张光和香河家具企业的问题,不是个案。受疫情影响,大批的中小微企业深陷困境,游走在倒闭关门的边缘。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3000家样本企业4月份开工率的调查显示,完全开工的企业占17.85%,开工率在75%-100%之间的占14%,在50%-75%之间的占23.9%,小于50%的占28.8%,未开工的占15.50%。
中小企业活,则社会经济活;中小企业兴,则社会经济兴。目前,我国企业户数超过4800万户。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95%以上。他们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5%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广大中小微企业是保障社会就业的主力军,是促进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是解决供应链、产业链“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8.3,在上月环比下降0.6点的基础上,环比继续下降0.3点,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已连续3个月下降。8个分项指数全部下降。其中,劳动力指数和资金指数继续下降,不过这2项指数仍保持在景气临界值100以上;成本指数继续下降,仍处于不景气区间;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投入指数和效益指数均有所下降,且这5项指数仍低于景气临界值100,效益指数处于最低位。
小微经营者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毛细血管和中坚力量,同时因其个体规模小而更具脆弱性。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晓波的团队从2020年三季度开始对小微企业经营现状进行调查,近日刚刚发布了《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2022年一季度报告暨2022年二季度中国小微经营信心指数报告》,结果显示,小微经营者在2022年一季度的经营水平为自2020年三季度观测以来的最低点。无论对比2021年同期,还是与上一季度环比而言,小微经营者都遭遇了营业收入、现金流维持时长和利润率“三降”的问题,处于步履维艰的境地。特别是,近四成小微经营者的现金流仅能维持不到一个月。“这意味着在疫情影响地区,如果疫情持续超过一个月,大量的小微经营者将面临倒闭的风险,相关人员的就业岗位和收入保障也会相应受到影响。”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同样严峻,2022年3月,全国市场主体注销126.2万家,同比增长24.5%,其中企业29.1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0.9万家、个体工商户96.2万家。
此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