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习在《之江新语》中引用恩格斯的一句话:“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请问,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对于马克思主义,既有坚持与发展的成功经验与伟大成就,也出现过本本化、教条化的严重失误与惨痛教训。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特性。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着非常明确的论述与强调。针对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的历史起源变成了一般历史哲学,认为任何民族不管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的观点,马克思明确回复:“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针对把马克思主义抽象化、教条化的倾向,恩格斯也反复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

作为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不是将自身视为高高在上、现实必须与之相适应的神圣教义与绝对真理,而是要求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来运用基本原理,通过方法论来指导对现实的改造,并在这种运用与改造中推进自身的发展。换言之,对于马克思主义者而言,研究问题与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只能是现实的生活实践与客观的具体实际,而不是抽象的理论原理。

理论本身来源于实践,作为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其可以用来指导现实的实践,但其不能作为研究问题与制定政策的出发点,理论与实际、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不能颠倒。理论如果脱离实际、认识如果脱离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就会失去活力与生命力,也就无法发挥自身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明确强调实践具有高于认识的品格。只有从实际出发,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实践中重大问题与主要矛盾的解决,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才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质。

既然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是改造世界的方法,那么,马克思主义包含哪些基本方法呢?

一是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所要求与决定的。唯物论表明世界是客观的,任何事物都处于特定的、具体的时空条件之下,我们不能脱离具体的时空条件来分析事物、运用原理。条件变化了,我们运用原理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与时代条件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则又必须注重调查研究。

二是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反对一切形而上学的东西,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把握关键、找准重点,认识事物发展规律,这是学习和掌握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在辩证思维中,系统观念是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只有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才能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三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方法。唯物史观指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社会的结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要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

四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历史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落实,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各级领导干部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扎扎实实做好群众工作,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五是阶级分析的方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正是通过对阶级分析方法的熟练运用,才有效启发了广大民众的阶级觉悟与阶级意识,才科学制定了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才正确实施了农村土地革命的政策方针,最终取得了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阶级的分析方法有其自身的适用性。

六是历史分析的方法。列宁指出,“必须估计具体的历史形势,研究革命的全部发展和整个过程,不是从纲领原则中,而是从运动已往的步骤和阶段中得出我们的任务”。他认为“最可靠的方法”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历史分析的方法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注重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揭示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探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纵观党的历史,正是在反对教条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教条主义集中体现在对苏联革命道路的迷信,将在大城市进行武装暴动视为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深刻批判了“言必称希腊”的违反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方法与教条主义的机械思维,强调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做到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经过艰辛探索,在理论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历史任务,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在实践中则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特别是《实践论》和《矛盾论》从哲学高度上批判了教条主义,强调要注重实践而不能从本本出发,要注重矛盾特殊性而不能只是盲目搬用抽象理论,最终意涵所指都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正是在这一破与立的过程中,中国才逐步形成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

然而,教条主义作为顽疾并不易克服,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上又教条化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的失误。在这种背景下,改革开放前后一段时间,一方面强调要解放思想,深刻批判教条主义思维,另一方面强调要实事求是,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