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还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集团的贺琛,迎来了事业上的转折点。他的外骨骼机器人项目在集团的创新创业大赛中拔得头筹。经过对项目技术的领先性、可观的市场前景的评估,集团计划将其打造成为 三个标杆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标杆、混合所有制标杆,以及军用技术民用化、航空技术产业化的军民融合标杆。
贺琛受命,怀揣着建设 三项标杆 的使命,对国内机器人市场展开了为时两年的调研。经过对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方向的调查评估,贺琛团队最终选择了智慧康复机器人这一细分市场。
我国康复行业起步晚,整体基础较差。 根据贺琛团队的调研,不少医院的康复设备采购列表中,中低端产品占比高达 70%,2016 年,很多医院的康复产品还停留在木楼梯、PT 床等基础康复工具阶段。 贺琛回忆道。
从技术角度来看,康复行业亟需 一对多 和 全流程 精准康复设备的升级,以有效工具来降低我国脑卒中等疾病的致残率,提高失能 / 半失能患者的生活质量。幸运地是,随着人工智能、生物电子、机器人仿真等先进技术加持,康复产业迎来了变革,新业态、新服务和新模式开始显现。在贺琛看来,康复这一科学学科,正朝着智能化、数据化大步向前。
2017 年 8 月,中航创世成立,成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特批成立的第一家面向医疗器械领域的混合所有制公司,致力于通过军民融合,将航空科技民用化、产业化,打造出先进的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领域的智能化机器人产品,并为客户提供全流程和全生命周期的软硬件一体化的智慧康复整体解决方案。
中航创世是一家技术主导性企业。总经理贺琛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博士毕业后,入职中航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618 所),参与了多项重点飞机型号研发项目。
创业初期,由贺琛和马瑞等数位技术出身的 618 所同事率先开展产品研究,为后续的产品研发奠定了技术基础。随着产品的逐渐完善,清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西交大等高校人才,腾讯、霍尼韦尔等行业精英也陆续加入了团队。此外,中航创世还拥有一支由国内外院士为主的康复专家团队,保障产品的医疗专业性。
底层核心技术决定着应用产品的价值高度,康复产品要想实现智慧化升级,夯实底层技术是打破行业困境的不二路径。 基于这一清醒认知,中航创世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一头 扎 进了机器人技术和产品研发。
在贺琛看来,虽然飞机研发和机器人商用在客户理解、应用场景和性能要求上差异很大,但是两者的软硬件底层技术是相通的。 团队的航空研发经验为后来的机器人研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依托强大的航空技术背景,中航创世以源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精准评估)、 核 (基于多模态控制技术的精准训练)、 云 (基于智慧云平台软件的康复全周期管理与服务)、 质 (基于军工品质的高安全高质量保证体系)四大技术为核心构建了完整的研发生产体系。
目前,中航创世已在全国建成三个联合研发中心、五个临床试验基地,并在人机工程、生物电子、机器人控制、 机械结构设计、工业设计和云计算等 13 个领域布局了 187 项关键技术储备和 100 多项专利,高筑技术壁垒。
2019 年,中航创世发布了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康复医疗机器人产品——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NovoSkeleton,基于脑神经重塑和外骨骼机器人控制原理,针对脑瘫、脑中风等 12 种病状进行治疗,使丧失下肢运动功能的人通过定期康复治疗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