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金制造业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和稳步增长,现已成为世界产量第一大国。XXXX 年,中国五金行业 总产值达到 2500 亿人民币(约 300 亿美元),五金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 312.20 亿美元,同比增幅 35.36%, 其中出口总额为 241.32 亿美元,同比增幅 37.62%;进口总额为 70.88 亿美元,同比增幅 28.17%。由于中国 五金制造水平的提高和产能的扩大及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中国五金进出口在未来 3 年内仍将保持 30%以 上的高增长率。
目前,中国五金企业主要是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来获取国际品牌的生产订单,但依靠低廉劳动力竞争 的中国生产厂家最终能赚取多少利润呢?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一种五金类儿童玩具,在中国企业生产,材 料费、加工费及加工利润总计为 3 美元,经新加坡贸易公司转手后,在美国市场上的零售标价是 100 美元。
国内生产企业提供了原材料、生产机器、劳动力,还要承受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代价,仅获取产品价 格的 3%,而其余的 97%都在国际分工中被国外商人“拿”走了。
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美的五金企业赚取的是高额的“品牌利润”,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 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五金企业赚取的是相当的“流通利润”,也就是现代服务业的利润,而我们国内的大部 分企业获取的仅是微薄的加工。
中国五金企业缺乏强烈的质量意识,特别是中小加工企业的“凑合”现象。质量意识的缺乏,严重地制 约了中国五金产品的升级。
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往往是客户要求的质量标准是五级,企业在生产中“自觉”达到六级;而中 国的一些企业往往是你要五级,我就比四级好一点,勉强合格就行。中国有句成语叫“千锤百炼”,一个产 品本来应该打 1000 锤,结果你打了 999 锤,就差一锤,看上去凑合着能用——但是,在使用中一旦有问题 往往就出在这最后一锤上。
业内人士深有感触,当欧美制造业的大企业不断向中国转移时,如果我们的企业仍然用“凑合”的态度 来抓产品质量。这样下去,质量的危机必然导致诚信的危机,我们将永远都不能和欧美国家的大企业竞争和 抗衡。为此,江苏五金行业务必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提升设计能力和改进加工手段,从而提高产 品质量,促进江苏五金业的整体提升。
江苏是中国的制造业大省,多年来由于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导致了与之相配套的现代流通服务业发 展的相对滞后。事实上,一个产品真正处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只占少部分,大部分时间处在研发、采购、 储存、运营、销售、售后服务等阶段——产业链条的运转更多依靠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 的效率影响很大。
目前,我国产前、产后的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未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就拿产品 的流通环节来说,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相当于 gdp 的 18%,而美国在 20 世纪 90 年 代中期就已低于 10%。该比例每降低 1 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可降低物流成本 1000 亿元以上。拿江苏的五 金行业来说,江苏当前五金流通平台小、散、弱的现状,与江苏庞大的五金制造业极不相称。
为此,打造高级专业市场为切入点,作为一个高效的流通平台,在搭建高度整合的“展示平台”和“采 购平台”的基础上,重点打造现代化的“物流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在信息化的同时,充分发挥第三 方物流的功能,成为江苏的新兴高效的生产性服务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