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极快的今天,回收利用二手电子产品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需求。以手机为例,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1年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全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3.51亿部,同比增长13.9%。而根据业界预测,目前我国已经沉积了约10亿余部废旧手机,且未来几年,中国每年更新的手机数量可能会达到4亿至5亿部。如果二手电子产品的回收翻新不畅,不但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还将对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产生严重威胁。这种情况催生出了一个回收翻新旧电子产品的巨大市场。
与其他产业不同,电子产品翻新使用的“原材料”是已进入消费领域,仍保持全部或者部分原有使用价值的电子产品。这些电子产品仍标有商标权人的商标。虽然2018年新修订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和2013年商务部出台的《旧电器电子产品流通管理办法》,均明确鼓励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但由于市场上存在以翻新机充新机、以翻新机充作原装二手机以及翻新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商标权人的商标权益,有关商标侵权案件不断涌现。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商标侵权风险。经统计,2019年以来,深圳市检察机关共受理侵犯商标权类犯罪案件合计1418件2707人,其中涉及电子产品翻新的案件347件640人,案件及涉案人数分别占比约24.5%、23.65%,二手电子产品翻新产业刑事违规风险巨大。合规意识强的头部企业谨慎观望,不计后果的小作坊大肆侵权乃至犯罪,导致市场上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影响产业健康发展。这种情况迫切需要加强电子产品翻新产业的知识产权刑事合规建设,对产业全面规范提出更加清晰的要求。
本指引意在促使电子产品回收翻新产业从业者主动拥抱监管,自觉规范翻新和销售行为,防范潜在法律风险。通过制定并落实有效预防措施,充分尊重知识产权权利人权利,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利益,安全、合规、合法地开展经营活动,谋取正当商业利润。通过对侵权风险的预判、分析、处置,为电子产品回收翻新产业建立有效的刑事合规风控体系,控制并降低电子产品翻新产业从业者在“生产加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的潜在风险。提高从业者规范意识,整治产业发展乱象,帮助电子产品翻新产业提高防范和化解合规经营风险的能力,最终实现产业规范化运行,保障电子产品翻新产业从业主体、知识产权权利人、消费者三方合法权益,节约司法和行政资源,同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循环经济,实现各方和谐绿色、高效发展。
控制风险:确保产业从业者明晰相关翻新行为的知识产权刑事法律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管控风险;
守法合规:强调产业从业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确保不损害商标权益及消费者利益;
有效管理:依照刑事合规指引,加强产业管理,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
促进发展:规范翻新和相关销售行为,减少知识产权纠纷,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本指引所称电子产品主要指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等升级换代快、更新淘汰率高、翻新品需求量大的电子产品。电子产品翻新产业知识产权刑事合规指引适用领域范围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合规。
电子产品翻新产业知识产权刑事合规指引适用主体范围包括:翻新电子产品“生产者”、翻新电子产品配件或其他材料供应者、翻新电子产品销售者、翻新线上线下平台和场所、翻新电子产品进出口方。
电子产品翻新产业知识产权刑事合规指引适用产品范围包括:未经权利人授权的主体“生产”、销售的翻新电子